猎鹰官网
扫描关注猎鹰官方微信公众账号

扫一扫微信二维码

互联网+教育,还可以走得更快一点

优赚教育2014-11-12教育资讯 1010

 
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,互联网+教育,在优化教育信息管理方面,还可以走得更快一点。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年)》指出,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,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。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“互联网+”战略,互联网+教育,是当下最为热门的互联网创业领域之一,理应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方向。以往,教育信息管理由于涉及基数庞大、行政资源有限,家长们屡屡吐槽的顽疾迟迟难以解决。而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,很多问题便能迎刃而解。 
 
不过,由于教育行业的特殊性,推进这项工作还需尤为注意。教育信息管理的主体是数以亿计的中小学生,如何在提供便利服务和确保信息隐私之间求取平衡,是教育服务类移动应用的“命门”。稍有风吹草动,就能牵动家长们敏感的神经。“教育技术服务平台”从规划、设计到应用就是为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沟通、交流、技术支持等服务,为帮助各业务系统工作推进服务,而为了安全在平台一开始开发的时候就完全和相关业务系统隔离。就本次数据核查工作而言,除了利用“平台”上传电子档案至各省教育数据中心外,更主要的还是利用该平台为家长在本次核查工作中答疑解惑。在收获点赞的同时,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:如何确保上传信息的安全性?如何处理服务公众与商业开发之间的关系?只有建立平台开发者与家长用户之间的“互信”,此类移动应用才能走得更远。 
 
首先,要辩证看待服务公众与商业开发之间的关系,两者并不矛盾。开放、互利、共享是互联网精神所在,为用户提供免费服务,不代表全部要由政府部门自行开发,事实上这已经是国内互联网行业比较成熟的操作模式。比如,腾讯公司的微信产品就在北京、上海等多个城市开通了“生活缴费”“摇号查询”等便民服务,颇受欢迎。而推出此类服务的前提,便是与政府部门达成合作协议,激活政府部门的数据库资源,为民众提供最大便利。“教育技术服务平台”亦是如此。而这些事情如果完全由政府部门操作,不仅动力不足,效率也未必高。 
 
对于平台开发者而言,要特别注重用户体验,保护隐私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。随着国家信息安全监管法规的逐步完善,用户媒介素养的逐步提高,这方面的风险正在得到有效化解。 
 
对于用户来说,不宜一棒子把新生事物打死,因噎废食是不好的。大数据时代,用户通过向软件提供一些个性化定制信息,使用更高级的功能,获得更便利的服务,这已经是越来越普及的常识。很难想象一个在网上“守口如瓶”的人如何更好的获取便利。从技术层面看,教育技术服务平台是与政府部门合作,除了实名账号注册以外,全部的学籍信息数据实际上仍然保存在政府的教育数据中心,移动应用平台本身并不保存和掌握。 
 
对于社会来说,也要给新生事物以宽容的生长空间。不可否认,此类移动应用会对部分传统行业的盈利模式造成冲击,可能也是“教育技术服务平台”遭遇推广阻力的重要原因之一。 
 
总之,只要监管到位、开发合理、使用得当,教育服务类的移动应用完全可以大有作为。在教育信息管理方面,互联网+教育,步子还可以迈得更大一些。

文章关键词
互联网+
互联网教育
网络教育
扫描关注猎鹰官方微信公众账号

试试长按二维码加关注